中醫(yī)學(xué)將慢阻肺歸為“肺脹”等范疇,在臨床上可采用按摩穴位的方法,達(dá)到輔助緩解癥狀的目的,常按摩的穴位可選肺俞穴和中府穴。
肺俞穴
肺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(jīng),是肺的背俞穴,位肺的臟腑之氣轉(zhuǎn)輸之處,故名。肺俞穴位于背部脊柱區(qū),第3胸椎棘突下,后正中線旁開1.5寸。功效為宣肺平喘,寬胸理氣。
對于肺俞,常采用的刺激手法是點揉法。點揉肺俞穴可刺激背部相應(yīng)脊髓節(jié)段的脊神經(jīng),提高心肺功能,改善肺通氣能力,對于緩解慢阻肺癥狀有很大幫助。
中府穴
中府穴屬手太陰肺經(jīng),是肺之募穴,即肺的臟腑之氣結(jié)聚胸部之處。肺手太陰之脈起于中焦,中府穴為其由內(nèi)出外的***個穴位,位于胸部,橫平***肋間隙,鎖骨下窩外側(cè),前正中線旁開6寸。
對于中府穴,常采用的刺激手法是彈撥法。中府穴位于肱二頭肌的短頭肌內(nèi)側(cè),其上臨近胸小肌附著的肩胛骨喙突,彈撥中府穴可松解胸小肌和肱二頭肌,緩解胸廓部的肌肉緊張,改善慢阻肺患者肺臟的通氣量下降的情況。
“肺俞配中府”屬中醫(yī)針灸理論中的俞募配穴法,二穴一前一后,共同施治,可有效解決臟腑問題,補益肺氣,寬胸理氣。
每次按摩可自行分別刺激這兩個穴位約三分鐘,以自身能感覺酸脹且能忍受為宜。每日一次,可每天連續(xù)操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