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方劑名稱】:
二妙散
【方劑出處】:
《丹溪心法》
【方劑歌訣】:
二妙散中蒼柏兼,若云三妙牛膝添,四妙再加薏苡仁,濕熱下注痿痹痊。
【方解】:
本方為治療濕熱下注之基礎(chǔ)方。濕熱下注,流于下肢,使筋脈弛緩,則兩足痿軟無力,而成痿證。濕熱痹阻筋脈,以致筋骨疼痛、足膝紅腫,或為腳氣;濕熱下注于帶脈與前陰,則為帶下臭穢或下部濕瘡;小便短赤,舌苔黃膩是為濕熱之征。治宜清熱燥濕。方中黃柏為君,取其苦為燥濕,寒以清熱,其性沉降,長于清下焦?jié)駸?。臣以蒼術(shù),辛散苦燥,長于健濕燥脾。二藥相伍,清熱燥濕,標本兼顧。入姜汁調(diào)服,取其辛散以助藥力,增強通絡(luò)止痛之功。
【配方組成】:
黃柏炒、蒼術(shù)米泔浸,炒各15g。
【使用方法】:
上二味為末,沸湯,入姜汁調(diào)服。
【功效和作用】:
濕熱下注證。筋骨疼痛,下肢痿軟無力,足膝紅腫疼痛,或濕熱帶下或下部濕瘡等,小便短赤,舌苔黃膩者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:
1.本方清熱燥濕之力較強,非獨治療痿、痹,亦可用于濕熱下注之腳氣、帶下、濕瘡等。以小便短赤,舌苔黃膩為證治要點。
2.本方適用于多種濕熱下注之證,應(yīng)按病證的不同,適當(dāng)加味用之。若濕熱痿證,可加豨簽草、木瓜、萆薢等,以祛濕熱強筋骨;若濕熱腳氣,宜加薏苡仁、木瓜、檳榔等,以滲濕降濁;若下部濕瘡,可加赤小豆、土茯苓等,以清濕熱,解瘡毒。
3.適用于關(guān)節(jié)炎、陰囊濕疹、陰道炎等屬濕熱者。
【注意事項】:
濕多熱少者,不宜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