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寒,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(jié)氣,冬季的第五個節(jié)氣,標志著季冬時節(jié)的正式開始。民諺云:“小寒時處二三九,天寒地凍冷到抖。”說明了小寒節(jié)氣的寒冷程度。小寒養(yǎng)生宜斂精藏氣、扶元固本,以防寒補腎為主。
起居:保暖防寒勤泡腳
冬季晝短夜長,我們的起居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規(guī)律,早睡晚起,保證充足睡眠。人入寐時陽入于陰,在養(yǎng)精蓄銳的同時,也利于陽氣的潛藏。早睡晚起還有利于保護肺經(jīng)(3~5點當令),防止風寒入肺而致咳嗽等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的發(fā)生。外出時戴好帽子、圍巾,要選擇保暖性能好的衣物,注意頭、手、足部的防寒保暖。夜晚臨睡前,可用熱水或艾葉水泡腳,溫度為40℃~45℃為宜,水要淹沒腳踝,浸泡15~20分鐘。這樣可以保持整夜足部溫暖,還可助眠,一舉兩得。
飲食:暖中補虛溫腎陽
俗話說“冬令進補,開春打虎”。小寒飲食以溫補為主,羊肉是最好的選擇,當歸生姜羊肉湯就是非常好的益氣補血、溫補脾腎的藥膳。還可選擇健脾養(yǎng)胃的山藥、栗子,益氣養(yǎng)陰的紅棗、桂圓,并適當食用消食化痰的白蘿卜,以及各類新鮮蔬菜水果,防止過于燥熱,維持陰陽的平衡。
需要注意的是,進補不要太過,晚餐應節(jié)制飲食,防止熱量過多導致超重。一些寒涼生冷之品,如冰淇淋、生魚片等,要少吃,以防損傷胃氣。
運動:舒緩適度防損傷
天氣雖然寒冷,適當?shù)倪\動仍必不可少,可以選擇散步、慢跑。此外,八段錦、五禽戲、太極拳等傳統(tǒng)健身氣功,動作舒展,可行經(jīng)活血,且不限場地,老少咸宜,是很好的運動方式。
需要注意的是,晨練不宜出門過早,鍛煉時運動量應由小到大,逐漸增加,運動前做好熱身,如果是室內(nèi)鍛煉,應注意保持空氣流通。
情志:戶外訪友舒肝氣
天氣嚴寒,長時間待在室內(nèi)不利于肝氣條達,容易出現(xiàn)焦慮或情緒低落。想要保持積極的心態(tài),可以約上三五好友,進行適當?shù)膽敉饣顒?,利于放松精神、暢達情志,使肝氣疏通而不郁結。
養(yǎng)生妙招:強本固腎鳴天鼓
做法:將兩個手掌心緊按兩側外耳道,確保耳道被完全覆蓋,這樣可以隔絕外界聲音。用兩手的食指、中指和無名指輕輕敲擊腦后的枕骨部位,每次敲擊60下。然后,掌心繼續(xù)掩按耳道,手指緊按枕骨不動,掌心驟然抬離,連續(xù)做9下。以上步驟算作1回,每次練習3回,每日早晚各做1次。
功效:鳴天鼓是我國流傳已久的一種按摩保健方法,長期練習可調補腎元、強本固腎,是在寒冷的冬季中養(yǎng)腎補腎的好方法。
注意事項:練習時,注意身體保持頂平項直,中正安舒。如果外耳道有炎癥或潰瘍,應避免練習鳴天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