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內(nèi)瓦剛結(jié)束的第78屆世界衛(wèi)生大會上,中國主辦了“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務:全球行動與合作”主題邊會,展板上寫著“thereisnohealthwithoutmentalhealth”,沒有心的健康即沒有健康。無論各國文化差異多大、發(fā)展階段如何,對更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追求是人類共同的情感底色,而心的健康又是健康的底本。國學中有豐富的“心健康”傳統(tǒng)和資源,而且國學最大的作用就是修心,即修煉出健康的心和完善的人格。
心為太極,是健康的根本
《周易·系辭上》說“是故《易》有太極,是生兩儀,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定吉兇,吉兇生大業(yè)”,以太極為宇宙萬物生成的本源。而“萬物悉備,莫貴于人”的人是“以天地之氣生,四時之法成”,人體生命是天之德和地之氣相合,“德流氣薄而生者也”。因此,人本于天地、合于天地,歸根到底是本源、根本于“太極”?!疤珮O”究竟是什么?邵子(邵雍)說:“心為太極,又曰道為太極?!焙唵蝸碚f就是:天道于人道處統(tǒng)合,內(nèi)化貫通,并通過“心”表現(xiàn)出來。從“心為太極”來看,人體生命的本質(zhì)內(nèi)核是心非身,且心與宇宙同構(gòu)變化,心既是思維認識的源頭,也是太極本身。
心為太極,是健康的根本,乃至是人之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根本,這種看法用《莊子》寓言能直觀的看出來?!兜鲁浞防镏v了王駘、申徒嘉、叔山無趾等三個肢體有殘障的人,他們的志趣品質(zhì)讓孔子、子產(chǎn)這樣的名流自慚;又講了一個叫哀駘它的人,雖然十分丑陋但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歡他??梢姷玫赖臓顟B(tài)、逍遙的氣象其實可以和形體的完美與否沒有關(guān)聯(lián),單純的體健未必全等于健康,足夠的心康卻能夠臻至健康。
心有三維,是整體協(xié)調(diào)的功能系統(tǒng)
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認為人的生命是天人合一的生命,作為生命太極的心與天地自然是合一的整體,所謂“天有四時五行,以生長收藏,以生寒暑燥濕風。人有五臟化五氣,以生喜怒悲憂恐”,就是指七情五志和天地自然的五方、五運、六氣等通過“氣”貫通聯(lián)結(jié)成一大整體。人追求“德全不危”“嗜欲不能勞其目,淫邪不能惑其心,愚智賢不肖,不懼于物,故合于道”,健康態(tài)之“心”與社會是整體關(guān)聯(lián)相應的關(guān)系。人體生命形與神俱、身心合一,以心為君主之官、主神明,形成心神、肝魂、肺魄、脾意、腎志構(gòu)成的五臟神系統(tǒng)。以上概括來看,“心”可以分為三個維度:心態(tài)、心智、心靈。三者內(nèi)涵有別,又整體關(guān)聯(lián)。
心態(tài)主要是指心理狀態(tài)、情志等內(nèi)容,心智主要是指思維方式、認知模式等,心靈主要是價值信仰、宇宙靈性等。盡管“心”可分三個維度,卻又始終堅持“一”的哲學立場,即人的生命的本源是“一”,不是二元或者多元,精氣神的生命呈現(xiàn)是“一”,不可割裂,不能解離。中醫(yī)學講的健康本質(zhì)也是“一”,是三個層面“合一”而成的健康,即天人合一、人我合一、形神合一,這三個層面都和諧了,就健康了。生命本源是“一”,生命本身是“一”,“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寧,神得一以靈,谷得一以盈,萬物得一以生,侯王得一而以為正”,在生命體和生命過程中,心態(tài)、心智、心靈時時處處都是“一”,不可分開、割裂。
心分四層,有一以貫之的實踐理路
國學與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最大的功用就是修心鑄魂,以修心為手段來促進人人享有健康?!靶扌摹钡摹靶摹本唧w又分為四個層面:天地之心、民族之心、組織之心、個人之心。
天地之心就是天道、天理、天命,也就是北宋張載所言“為天地立心”。這種最高層面的修心是修心明道,即究極天道,探究宇宙萬物和生命的大規(guī)律、大法則,探究人類知變應變的大智慧,這樣能夠促進長壽健康。兩院院士、國醫(yī)大師群體普遍長壽,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一生都在修心明道。
其次為民族之心,即民族之魂、中華民族精神。在這個層面修心鑄魂即樹立起自強擔當、與時俱進的精神,構(gòu)建出厚德友善、文明誠信的底層文化,中國文化講“德者壽”就是這個道理。
再下一層為組織之心,也就是企業(yè)、家庭、城市、單位等組織的文化和價值觀,主要是修心化人,這個層面的社會適應也是健康的重要基石。
最后個人之心,即每個人的精神信仰、道德信仰,每個人的修心立德。中國文化最終內(nèi)化于心、外化于行還得落地在個人之心上。
對每個人而言,四個層面的心又是一貫到底的,本質(zhì)上是一回事。如果每一個人的心悟到陰陽中和的根本法則、遵奉調(diào)中致和的文化精神,在社會組織踐行“圣人以此洗心,退藏于密,吉兇與民同患”,在個人生活里修心明道,守住天然自足的“本來清凈”“良知”,虛其心并且把外放的心給收回來,加上“法于陰陽,和于術(shù)數(shù)”的生產(chǎn)生活,每個人也就能“度百歲乃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