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,肥胖已成為全球公共衛(wèi)生問題,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將肥胖定為十大慢性病之一。有調(diào)查,目前全世界肥胖人口有3.25億,我國就占1/3,而且呈不斷上升趨勢。管理體重、預防肥胖,已經(jīng)不容忽視。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,我院營養(yǎng)科減重專科特別提醒:正確認識肥胖癥,及時予以干預。
2002年及2012年,我國肥胖人口上升對比圖
超重率和BMI的變化也很明顯
如何判斷肥胖 ?
可通過BMI(體質(zhì)指數(shù))來判斷,計算公式為:BMI=體重(單位為kg)/身高(單位為m)的平方。 例如一個身高1.6米的女性,體重50公斤。使用公式進行計算,她的BMI=50kg÷1.6㎡= 19.5kg/㎡ 。
正常范圍的BMI不同地區(qū)有不同標準。歐美人使用的標準是BMI 18.5~25為正常。 亞太地區(qū)人以18.5~24為合理體重范圍。BMI>24,診斷為超重;BMI>28為肥胖。
但是,BMI關注的是人體體重和身高兩個指標之間的對比關系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偶爾會看到兩個身高體重相同的人,外形上大相徑庭。如下圖。
這是因為體重是一系列身體質(zhì)量的總和,它的構成成分包括水分、骨骼、肌肉和脂肪等內(nèi)容。相同的體重下,肌肉含量多的個體,看起來精神、緊致;脂肪含量多的個體,看起來肥胖;水分超標的個體,看起來腫脹……
另外,腰圍及體脂肪也可用來作為肥胖的評估工具。男性腰圍大于85公分,女性腰圍大于80公分,就算是肥胖。即使體重不重、腰圍不大,女性體脂肪大于30%(人體成分分析儀可測量、評估),也算是肥胖族群。
肥胖給人帶來的危害
醫(yī)學上,凡是脂肪組織在體內(nèi)儲備量超過正常范圍,或者在某個組織的儲備量超過正常范圍,就會對身體正常運作產(chǎn)生影響。一系列代謝綜合征包括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冠心病、脂肪肝、高血脂都與肥胖、體內(nèi)脂肪含量超標有關。
隱形肥胖是高代謝綜合征的發(fā)病元兇
近年來,隨著人體成分分析技術的普及,我國開始重視“隱性肥胖”這一問題。所謂“隱性肥胖”也就是個體整體體重沒有超標,BMI在正常范圍內(nèi),但是局部脂肪囤積過多的體型。這類人群因為體重不重,BMI正常范圍,所以一直沒有引起關注。很多人的體檢報告提示血糖高、血壓高或者血脂高的時候,百思不得其解,“我體重不重呀,怎么就“三高”了呢?”當他們來營養(yǎng)科咨詢才發(fā)現(xiàn),原來這個不重的體重里面,主要以脂肪為主,肌肉含量很少,甚至脂肪主要囤積在內(nèi)臟,這正是高代謝綜合征的發(fā)病元兇!
減肥不能缺少適量的蛋白質(zhì)
減肥的要點相信大家并不陌生,“管住嘴、邁開腿”是***根本的方法。而真正嘗試過的人才能體會,做到這幾個字并不簡單,除了長久堅持的毅力之外,還需要掌握合理的飲食原則和運動方法。
南方地區(qū)有少肉多菜的飲食習慣,在許多人的觀念里,多吃蔬菜成為減肥的圣經(jīng)。然而,除了蔬菜,食物中還有組成人體肌肉和支持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供能物質(zhì)——蛋白質(zhì)。專家提醒,除了肥肉以外,日常食物中家禽家畜類、海產(chǎn)品類都是飽含蛋白質(zhì)的食物,進食適量肉類,再結合運動,才能提高基礎代謝,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。
另外,要減少傳統(tǒng)食物中的精糧類,也就是大米、面粉等,用雜糧取而代之,這也是減肥的重要途徑。
減肥需要注意什么?
減肥過程中,切忌一味追求速度,體重在短時間內(nèi)掉得太多,往往是肌肉和水分丟失的征兆,我們真正想要減掉的“脂肪”可能還會變得更多。另外,對BMI大于27,也就是肥胖的人來說,不建議一開始就嘗試時間過長、過于激烈的運動,以免發(fā)生運動損傷。
專家提醒,減肥較好不要只盯著體重秤上的數(shù)字,要保持合理飲食、適當運動等健康習慣,減重速度較好控制在每月減2-4斤。
佛山市婦幼保健院 營養(yǎng)科 王一欽/宣教科 張秋芳